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手册
发布日期:2013-03-05
一、序
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春天许多人到野外踏春,领略春的气息,欣赏各色迎春的花,但伴随四处飞扬的花粉,也可能引起对花粉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春季开学,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同时又能引起其他较危重的并发症。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大学里学生聚集,个人生活习惯各异,所以春季校园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区域。
在此红足1一世网址足球学生工作处制作宣传知识手册,帮助同学们认识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病症及预防措施。知识手册内容主要涉及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等主要春季流行性疾病。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
二、春季传染病预防之流行性(含甲流)感冒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三)传染途径
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唾液等飞沫传播。
(四)预防措施
1.加强疫情检测,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疫情蔓延。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2.流感流行期间暂停班级、社团集体外出活动,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宿舍喷洒漂白粉液消毒。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柴胡、大青叶合剂和新研制的其它中药制剂,都具有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4.对流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春季传染病预防之流行性脑炎
(一)什么是流行性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又称流行性脑炎。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占重要地位: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二)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流脑一般发于春季,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发烧、剧烈头痛、皮肤出血(一块一块或一点一点)等症状。
(三)传染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
(四)预防措施
1.注意清扫周围环境和宿舍教室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勤晒衣被,可以预防此病传播。
2.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
3.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就近住院治疗病人。
4.一旦发现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若在学校发生流脑暴发,应及时上报,督促感染学生治疗。视情况可暂停上课。并对学生和职工进行应急接种Nm菌苗,但必须严格掌握菌苗接种的禁忌症。
四、春季传染病预防之风疹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二)临床症状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
(三)传染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四)预防措施
1.发现风疹学生,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3.风疹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五、春季传染病预防之麻疹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症、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均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但耐寒冷和干燥,在零摄氏度可保持约1个月。
(二)临床症状
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摄氏度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有惊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浮肿。出疹时,一般是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第三天达手掌及足底。皮疹是淡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皮疹可融合成片,呈暗红色。
(三)传染途径
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极强。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四)预防措施
1.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2.尽量避免去人口拥挤、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超市、影剧院等,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
3.要多晒被褥、衣物,人常晒太阳;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4.若不慎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减少发病机会,一旦发生发烧、咳嗽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5.患了麻疹要及早就诊,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六、春季传染病预防之水痘
(一)什么是水痘
长水痘俗称“出水珠”,水痘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它的病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人体第一次被这种病毒感染而发病时,造成的疾病就是水痘。有少数人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发水痘而且痊愈之后,一旦身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时,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这个再发的疾病就是带状疱疹,俗称“飞蛇”。
(二)临床症状
成人水痘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血毒症状比儿童水痘更严重,年龄越大伤及内脏越严重得赶紧去医院应用抗病毒治疗大约8到10天痊愈
(三)传染途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
(四)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
2.当周围有人得了水痘时,切不可封闭门窗,给病毒增加传播机会;
3.不与水痘病人共用毛巾、手帕及饮食用具等。
七、春季传染病预防之腮腺炎
(一)什么是腮腺炎
每年冬末春初总有一种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园内流行,患儿会出现发热和耳下部肿大,这就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俗"大嘴吧"或"痄腮",医学上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
(二)临床症状
腮腺炎起病初期有发烧、头痛、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扩大。耳垂下部肿胀最明显,2~3天内达到高峰,严重者颌下、颈侧及面颊部的软组织以至脸面变形。肿胀皮肤发亮,皮肤不红,表面灼热,边缘不太清楚,摸上去有一种预柔软而饱满的弹性感觉。触摸时感觉疼痛,张口及咀嚼困难,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附近的颌下腺及淋巴结也可波及而肿大,4~5天腮腺肿胀逐渐消退,10~14天恢复健康。14岁的左右的孩子症状重者可并发睾丸炎。
(三)传染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存在于病人唾液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患病后可终生免疫。
(四)预防措施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学生宿舍。
3.对接触过腮腺病人的学生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学校流行,对学生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八、春季传染病预防之猩红热
(一)什么是猩红热
西医学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少数可见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等病变。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火热之毒发散,犯卫、人营、伤阴,从而形成邪侵肺卫,毒在气营,疹后伤阴三个病理阶段,若痧毒内陷,或余毒未尽,又可导致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
(二)临床症状
1.普通型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2.其他类型
(1)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往往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回顾性的诊断。患者可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骤,体温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头痛、惊厥、呕吐、为常见症状。咽扁桃体炎症严重。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危险性很高。
(3)外科型 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
(三)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学校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学生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者 对宿舍、教师、食堂等有必要的集体活动场所,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九、春季传染病预防之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就是一般俗称的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侵犯的部位以肺部最多,约占百分之九十,但人体的其它器官如脑膜、淋巴腺、骨骼、肠、生殖器等都可能得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感染后并不一定会发病,即使发病也不会立即有症状,通常是隔了几个月、几年、甚至于几十年后才发病,不治疗的话会愈来愈严重,也会传染给别人尤其是亲密接触的家人。
结核杆菌主要以空气为传染媒介,也就是所谓的飞沫传染,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结核菌的痰液变成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正常人吸入后,结核菌便有机会在肺部繁殖,使肺部受到感染。常常和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受到传染。
(二)临床症状
早期肺结核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不舒服,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真正有症状出现,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吐痰、盗汗、甚至咳血等时,大多已经是中度或重度肺结核了。
(三)预防措施
得了肺结核病不用慌张,可以到全省慢性病防治机构找专门治疗肺结核病的医生。如果是第一次发现,只要遵照医师的嘱咐,不间断的接受6个月正确有效的药物治疗,就能痊愈。并没有任何药物可在短期内完全治好肺结核病,不要轻信秘方或特效药,以免延误病情。
因为结核杆菌是一种很难缠的细菌,所以肺结核药难免会有一些轻微的副作用,但初次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副作用其实很轻微,所以不要因为有副作用就不吃药,如果第一次感染没完全治好,等结核杆菌产生抗药性再治疗那才真的麻烦呢!
- 上一篇:关于文明晾晒的倡议书
- 下一篇:关于课堂关闭手机的倡议书